12月10日,为期6天的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(简称“文博会”)落下帷幕,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、25个省区市的1000多家企业1万余种展品参展,参展商8000多人,展览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。文博会期间,26.6万人次入场观展,现场交易突破2.1亿元,达成合作意向43亿元。
展馆内外,都是文化特色
“打起竹板板响连声,请问这位师傅是哪里人?兄弟我本是山西人,从小就生长在太原城……”一曲太原莲花落《老街老巷老情趣》,让人们把主舞台围得水泄不通。吕梁的秧歌、晋城的上党梆子、忻州的二人台……6天里,位于序厅的主舞台一直不曾空场,山西省11市轮番登台亮相,展示各地的文化名片,宣传各自的好山好水好风光。
主舞台好戏连台,分展区也不甘示弱,充满地域特色的文艺表演吸引众人驻足。晋城展区两位身着古装的演员伴随着古韵琴声表演“宋代点茶”;晋中展区介休恒瑞制香展位上,一团团香泥在制香师傅手工压制下变成柔软的香线,再被截成统一长短,平整地放在箅子上等待晾晒;临汾展区威风锣鼓一敲起来,引得人们纷纷围观……
除了文艺表演,非遗展示也是此次文博会的亮点。在忻州代县展区,69岁的高凤兰现场展示自己的刺绣作品,有人物、山水、花鸟等图样,每一个作品都活灵活现。“代县刺绣现在出名了,这次文博会期间,每天都有近万元的订单。”高凤兰告诉记者。
在吕梁展区,长桌上的岚县面塑成为镜头的宠儿。参观者纷纷拿出手机拍照,边拍边感叹“这哪是面食,分明是艺术品”;在长治市展馆内,鲜艳、灵动的潞城布老虎特别惹眼,散发出特别的生活气息。手艺人刘海兰说:“这次文博会让更多人知道了潞城布老虎,也让我们这些手艺人走出工作室,有机会了解其他地方的特色文化。”
主会场之外,本届文博会还设置了30个分会场,配套开展了100多场形式丰富的活动,包括主题展、成就展、论坛讲座、文艺表演、知识竞赛、舞蹈大赛等。文博会期间,山西省各地还同期举办了86场文化活动,既有各类文化场馆举办的专题展览、文化培训,也有基层部门举办的文化惠民、文化旅游推介,极大丰富了全省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提高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。
“科技+文化”的新鲜感和实用感
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、发展优势,是山西必须要写好的“大文章”。本届文博会上的360度环形文化科技融合展区,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气质赢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和人气,参观者络绎不绝。
该展区承办方是山西唯一的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——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。展区重点展示了山西近年来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取得的新进展,通过“文化+创新”“文化+大数据”“文化+智能装备”“文化+物联网”“文化+公共服务”“文化+综合”6个区域,重点展示了26家文化科技类企业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资本和文化商品的新成果。
其实,除了文化科技融合展区之外,整个文博会现场都呈现出文化和科技融合带来的新鲜感与实用感,不仅有趣味十足的文创产品,更有文化与大数据、信息网络技术、文化装备制造、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的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,观众能在现场体验到前沿、新潮、颇具科技含量的文化新业态。
在太原展区,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借助动态投影方式让石窟与观众实现了“对话”;在大同展区,可以看到九龙壁中的主龙在一个“风扇”上旋转飞舞,这是裸眼3D的酷炫效果;还有全场最忙的“小可爱”——机器人小豹,能唱歌、跳舞还能陪人唠嗑,最重要的是,文博会各展区的详细介绍都被它装进了肚子里,能带观众前往目的地展区……
推介文旅项目,助力文旅融合
本届文博会招商项目共275个、涉及投资额1646亿元,开幕式当天,签约项目达96个,总融资额超过280亿元,其中既有融媒体平台建设项目,也有度假区、康养小镇、民俗村等文化旅游建设项目,还有运用AI、5G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建设项目,契合了本届文博会的主题,代表了山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。
12月6日,在文博会主展馆中心舞台,太原市举办了专场文化旅游推介会。作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谋划城市发展的新媒介,“太原府城游”以“府城历史文化组团”为支撑,汇聚纯阳宫、文庙、崇善寺、省立一中旧址等人文古迹形成历史文化核心区,串联食品街、钟楼街、柳巷及中正天街等构成商业娱乐环线,形成集游览观光、文化体验、特色美食、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旅游精品线路。同一天,朔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尉迟恭博物馆、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、三十二长城旅游开发等31项文化产业项目得到推介,有4家企业明确表示将投资文旅项目,总投资额21.8亿元。